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国内担保合同中“独立担保条款”的法律效力/樊华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19:47:23  浏览:98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内担保合同中“独立担保条款”的法律效力

樊华

  甲企业与乙企业订立借款合同,丙企业为乙企业的债务向甲企业提供担保,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担保合同的效力独立于被担保的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无效并不影响本合同的效力”,后甲、乙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由于涉及到对独立担保条款法律效力的认识不同,对丙企业是否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以及如何承担担保责任,存在不同观点:

  观点一认为,丙企业不再依据担保合同承担担保责任,而是按照《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八条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理由如下:一、担保合同是一种从合同。它以主合同的存在和生效为存在的前提,主合同不成立,从合同就不能有效成立;主合同转让,从合同即不能单独存在;主合同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从合同也将失去法律效力;主合同终止,从合同亦随之终止。本案中主合同因甲乙企业之间非法借贷,应被认定无效,因而作为其从合同的丙企业与甲企业之间的担保合同当然应被认定无效,故丙企业不应依照该担保合同承担担保责任;二、虽然担保合同中有独立担保条款,但此类独立的、非从属性的担保合同只能适用于涉外经济、贸易、金融等国际经济活动中,而不能适用于国内经济活动。在国内担保活动中,对其适用范围应当予以限制,否则将给国内担保法律制度带来重大影响;三、依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八条的规定,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视担保人有无过错,分别承担不同的民事责任,即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观点二认为,丙企业应当依据担保合同承担担保责任,理由如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基于这一规定,担保合同当事人双方可以对担保合同的效力与主合同效力之间的关系另行约定。本案中甲企业与丙企业正是基于此,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担保合同的效力不受主合同效力的影响,担保合同不因主合同的无效而无效。这一约定既未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亦未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其效力应当予以肯定。因此,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丙企业仍应依约承担担保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一条款确认了合同自由原则,赋予合同当事人依法享有选择合同内容的自由,因此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享有的合同自由及意志自由。具体到本案中,丙企业自愿与甲企业约定担保合同的效力不受主合同效力的影响,故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丙企业仍应依约承担担保责任。

  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分歧,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的不同理解密切相关。欲辨清上述两种意见孰是孰非,先理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的真实意思才是根本。

  从文义解释的角度出发,该款前半句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已经明确了主合同与担保合同之间的从属关系。后半句以“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起句,句中“另有约定”究竟是对什么另有约定?有学者认为,该约定是否定主合同与担保合同之间从属关系的约定,即确认主合同的效力与担保合同的效力不具有从属关系,两合同的效力互不受影响,只要担保合同有效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若仅作此理解,则“另有约定”的概念过于宽广,似乎主合同与担保合同是互不影响的两个合同,两合同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得不到体现。因此,又有学者从限制性解释的角度出发,主张此处“另有约定”应理解为当事人约定担保人对无效合同的后果负担保责任,即对债务人因主合同无效而应产生的责任承担担保责任的约定。这一理解,弥补了文义解释说对主合同与担保合同内在关联性的忽略。

  综合考虑以上两种解释,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中“另有约定”的真实意思应是,双方可以通过约定否定主合同与担保合同之间单纯的从属关系,并且同时约定担保人对债务人因主合同无效而应承担的责任承担担保责任。担保人对主合同债权的担保与对债务人因主合同无效而应承担的责任的担保是两种不同的责任,前者是对主合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后者是对主合同无效时债务人承担责任的担保。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前者因担保合同的无效而无效;后者由于明确了是对债务人因主合同无效而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担保,故担保合同仍然有效,担保人仍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换言之,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主合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已转变为围绕对主合同无效应负的责任展开,此时若存在债务人应履行的债务,则应为债务人因主合同无效而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对主合同与担保合同之间的效力关系“另有约定”,只能是担保人与债权人就是否对债务人因主合同无效而产生的责任承担担保责任进行约定。也只有在这种约定的情况下,担保合同的效力才具有独立性,可以不因主合同的无效而无效。因为,此时的担保合同所针对的恰恰是主合同无效后的担保责任,对其法律效力的认定自然不受主合同无效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简单地规定担保合同具有独立性,但未明确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担保人对债务人因主合同无效而产生的责任承担担保责任,则在我国现有担保法律下,应当认定为无效。因为在通常情况下(除非上述提到的明确约定才使得担保合同具有独立性),担保合同是一种从合同,它以主合同的存在和生效为前提,主合同不成立,从合同就不能有效成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由于丙企业仅与甲企业约定“担保合同的效力独立于被担保的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无效并不影响本合同的效力”,而未明确约定担保人对债务人因主合同无效而产生的责任承担担保责任,故这种约定是无效的,丙企业与甲企业之间的担保合同,因主合同的无效而无效,至于丙企业的责任,则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八条的规定,视丙企业有否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反之,如果本案中担保合同规定了担保人对债务人因主合同无效而产生的责任承担担保责任,则不论丙企业有否过错,均应依照此约定承担担保责任,换言之,此时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八条不再适用。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
现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
1、《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
2、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

附件1:《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发布并实施1年多来,我们收到了各方面的来信、来函,就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等会计处理提出了意见,对此,经研究,现对《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下:
一、关于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适用范围
公司(无论是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还是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规定的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
公司应当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地确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除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以及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等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外,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影响数等。
二、关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
公司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下同)是否能够作为一项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应当按照资产的定义予以合理地确认和计量。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但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公司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的,以及其他足以证明应收款项可能发生损失的证据和应收款项愈期5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及未到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债务重组,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重组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愈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公司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不能不计提坏账准备。
公司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公司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对公司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
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其他应收款”项目移至“应收账款”项目下,“应收账款净额”改为“应收款项净额”。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坏账准备”项目内,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公司除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应披露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等外,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分项披露如下事项:
1、本年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计提比例一般超过40%及以上的,下同),应说明计提的比例以及理由;
2、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
3、对某些金额较大的应收款项不计提,或计提坏账比例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
4、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款项及其理由,其中,实际冲销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款项应单独披露。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公司按本规定变更相关会计政策的,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原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的公司,按本规定改为其他计提方法或仍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但改变计提比例的,此次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其后,如公司再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则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公司的短期投资期末原按成本计价的,按本规定改为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存货原按成本计价的,按本规定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长期投资原未计提减值准备,按本规定改为计提减值准备的,一律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按本规定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的,其会计处理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执行。
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与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不一致的,或《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所涉及的概念未说明具体运用方法的,如公允价值等,均按相关具体会计准则执行。

附件2: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
例:某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月1日设立,该公司1996年至1998年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期末短期投资和存货均按成本计价,长期投资不计提减值准备。该公司从1999年1月1日起,会计政策作如下变更:
1、坏账准备按账龄分析法计提,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规定的提取比例为:愈期1年(含1年,以下类推)以内的,按其余额的5%计提;愈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愈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30%计提;愈期3--4年的,按其余额的50%计提;愈期4--5年的,按其余额的80%计提;愈期5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100%计提(注:此处规定的比例仅限于本例使用,并不意味着公司应按上述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2、期末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3、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4、期末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该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计提法定公益金。该公司有关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资料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表(一至八表)(假设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不能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其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资料以及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1)应收账款各年余额、账龄及应提坏账准备表(表一)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应提数 | 余 额 | 应提数 | 余 额 | 应提数
--------|--------------|--------------|--------------|--------------|--------------|--------------
1年以下| 800000| 40000|1000000| 50000|1500000| 75000
--------|--------------|--------------|--------------|--------------|--------------|--------------
1--2年|1200000| 120000|1200000| 120000|1500000| 150000
--------|--------------|--------------|--------------|--------------|--------------|--------------
2--3年|1000000| 300000|1500000| 450000|2300000| 690000
--------|--------------|--------------|--------------|--------------|--------------|--------------
3--4年|1500000| 750000|1800000| 900000|2700000|1350000
--------|--------------|--------------|--------------|--------------|--------------|--------------
5年以上| 500000| 500000| 600000| 600000|1000000|1000000
--------|--------------|--------------|--------------|--------------|--------------|--------------
合 计|5000000|1710000|6100000|2120000|9000000|3265000
--------------------------------------------------------------------------------------------------------
(2)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表二) 单位:元
----------------------------------------------------------------------------------
年 度 | 余 额 | 应提坏账 |已提坏账(注1)| 税后影响
------------|----------------|--------------|----------------|----------------
1996 | 5000000|1710000| 25000|1685000
------------|----------------|--------------|----------------|----------------
1997 | 6100000|2120000| 1715500| 404500
------------|----------------|--------------|----------------|----------------
1998 | 9000000|3265000| 2134500|1130500
------------|----------------|--------------|----------------|----------------
合 计 | — | — | — |3220000
----------------------------------------------------------------------------------
注1:第一,按5‰计提坏账准备各年坏账准备的余额为:
1996年:5000000×5‰=25000(元)
1997年:6100000×5‰=30500(元)
1998年:9000000×5‰=45000(元)
第二,已提坏账的计算
1997年已提坏账=1710000+(30500--25000)=1715500(元)
1998年已提坏账=2120000+(45000--30500)=2134500(元)
第三,税后影响的计算
1996年税后影响=1710000--25000=1685000(元)
1997年税后影响=2120000--1715500=404500(元),或=2120000--1710000--(30500--25000)=404500,或=2120000--1685000--30500=404500(元)
1998年税后影响=3265000--2134500=1130500(元),或=3265000--2120000--(45000--30500)=1130500(元),或=3265000--1685000--404500--45000=1130500(元)
(3)短期投资各年余额及市价表(表三)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成 本 | 市 价 | 成 本 | 市 价 | 成 本 | 市 价
--------|--------------|--------------|--------------|--------------|--------------|--------------
股票A| 60000| 55000| 0| 0| 80000| 72000
--------|--------------|--------------|--------------|--------------|--------------|--------------
股票B| 140000| 120000| 100000| 82000| 0| 0
--------|--------------|--------------|--------------|--------------|--------------|--------------
股票C| 50000| 52000| 0| 0| 200000| 180000
--------|--------------|--------------|--------------|--------------|--------------|--------------
股票D| 0| 0| 90000| 72000| 20000| 20000
--------|--------------|--------------|--------------|--------------|--------------|--------------
债券A| 40000| 41000| 0| 0| 0| 0
--------|--------------|--------------|--------------|--------------|--------------|--------------
合 计| 290000| 268000| 190000| 154000| 300000| 272000
--------------------------------------------------------------------------------------------------------
(4)短期投资由成本计价改为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后的累积影响数(表四) 单位:元
--------------------------------------------------------------------------------------------
年 度 | 成 本 | 市 价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1996 | 290000| 268000| 22000| 0| 22000
------------|----------------|--------------|------------|------------|----------------
1997 | 190000| 154000| 36000| 22000| 14000
------------|----------------|--------------|------------|------------|----------------
1998 | 300000| 272000| 28000| 36000| --8000
------------|----------------|--------------|------------|------------|----------------
合 计 | 780000| 694000| | | 28000
--------------------------------------------------------------------------------------------
(5)存货各年余额及可变现净值表(表五)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材料A |2000000|1900000|1600000|1200000| 2500000|2000000
--------|--------------|--------------|--------------|--------------|----------------|--------------
材料B |3000000|2500000|1800000|1400000| 2000000|1500000
--------|--------------|--------------|--------------|--------------|----------------|--------------
材料C |1000000|1100000|1000000|1300000| 2000000|2200000
--------|--------------|--------------|--------------|--------------|----------------|--------------
产品A |2000000|1500000|1600000|1400000| 1500000|1200000
--------|--------------|--------------|--------------|--------------|----------------|--------------
产品B | 0| 0|1000000| 900000| 2000000|1800000
--------|--------------|--------------|--------------|--------------|----------------|--------------
合 计 |8000000|7000000|7000000|6200000|10000000|8700000
----------------------------------------------------------------------------------------------------------
(6)存货由成本计价改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后的累积影响数(表六) 单位:元
--------------------------------------------------------------------------------------------
年 度 | 成 本 | 可变现净值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1996: | | | | |
------------|----------------|--------------|------------|------------|----------------
材料A | 2000000|1900000|100000| 0| 100000
------------|----------------|--------------|------------|------------|----------------
材料B | 3000000|2500000|500000| 0| 500000
------------|----------------|--------------|------------|------------|----------------
材料C | 1000000|1100000| 0| 0| 0
------------|----------------|--------------|------------|------------|----------------
产品A | 2000000|1500000|500000| 0| 500000
------------|----------------|--------------|------------|------------|----------------
产品B | 0| 0| 0| 0| 0
------------|----------------|--------------|------------|------------|----------------
1997: | | | | |
------------|----------------|--------------|------------|------------|----------------
材料A | 1600000|1200000|400000|100000| 300000
------------|----------------|--------------|------------|------------|----------------
材料B | 1800000|1400000|400000|500000| --100000
------------|----------------|--------------|------------|------------|----------------
材料C | 1000000|1300000| 0| 0| 0
------------|----------------|--------------|------------|------------|----------------
产品A | 1600000|1400000|200000|500000| --300000
------------|----------------|--------------|------------|------------|----------------
产品B | 1000000| 900000|100000| 0| 100000
------------|----------------|--------------|------------|------------|----------------
1998: | | | | |
------------|----------------|--------------|------------|------------|----------------
材料A | 2500000|2000000|500000|400000| 100000
------------|----------------|--------------|------------|------------|----------------
材料B | 2000000|1500000|500000|400000| 100000
------------|----------------|--------------|------------|------------|----------------
材料C | 2000000|2200000| 0| 0| 0
------------|----------------|--------------|------------|------------|----------------
产品A | 1500000|1200000|300000|200000| 100000
------------|----------------|--------------|------------|------------|----------------
产品B | 2000000|1800000|200000|100000| 100000
--------------------------------------------------------------------------------------------
--------------------------------------------------------------------------------------------
年 度 | 成 本 | 可变现净值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合 计 | — | — | — | — |1500000
------------|----------------|--------------|------------|------------|----------------
材料A | — | — | — | — | 500000
------------|----------------|--------------|------------|------------|----------------
材料B | — | — | — | — | 500000
------------|----------------|--------------|------------|------------|----------------
材料C | — | — | — | — | 0
------------|----------------|--------------|------------|------------|----------------
产品A | — | — | — | — | 300000
------------|----------------|--------------|------------|------------|----------------
产品B | — | — | — | — | 200000
--------------------------------------------------------------------------------------------
(7)长期股权投资各年余额及可收回金额表(表七)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子公司|3000000|3500000| 8200000| 9000000| 8000000|6500000
--------|--------------|--------------|----------------|----------------|----------------|--------------
联营企业|2000000|2100000| 2000000| 2200000| 2000000|2300000
--------|--------------|--------------|----------------|----------------|----------------|--------------
合 计|5000000|5600000|10200000|11200000|10000000|8800000
--------------------------------------------------------------------------------------------------------------
(8)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累积影响数(表八) 单位:元
------------------------------------------------------------------------------------------------
年 度 | 账面余额 | 可收回金额 | 预计损失 | 已提准备 | 税后影响
------------|----------------|--------------|--------------|------------|------------------
1996: | | | | |
------------|----------------|--------------|--------------|------------|------------------
子公司 | 3000000|3500000| 0| 0 | 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100000| 0| 0 | 0
------------|----------------|--------------|--------------|------------|------------------
1997: | | | | |
------------|----------------|--------------|--------------|------------|------------------
子公司 | 8200000|9000000| 0| 0 | 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200000| 0| 0 | 0
------------|----------------|--------------|--------------|------------|------------------
1998: | | | | |
------------|----------------|--------------|--------------|------------|------------------
子公司 | 8000000|6500000|1500000| 0 |150000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300000| 0| 0 | 0
------------|----------------|--------------|--------------|------------|------------------
合 计 | — | — | — | — |1500000
------------------------------------------------------------------------------------------------
2、账务处理
(1)上述各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合计=3220000+28000+1500000+1500000=6248000(元)
(2)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影响盈余公积的金额=6248000×15%=937200(元)
(3)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248000
贷:坏账准备 3220000
存货跌价准备 150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8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624800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312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37200
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资 产 负 债 表
编制单位:××公司 1999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年 初 数 |负债和所有者 | 年 初 数
资 产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权 益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流动资产: | | |流动负债: | |
--------------|----------------|----------------|--------------|----------------|--------------------
货币资金 | 4500000| 4500000| 短期借款 | 6200000| 6200000
--------------|----------------|----------------|--------------|----------------|--------------------
短期投资 | 300000| 300000| 应付票据 | 2929000| 2929000
--------------|----------------|----------------|--------------|----------------|--------------------
减:短期投资 | 0| 28000|应付账款 | 5000000| 5000000
跌价准备 | | | | |
--------------|----------------|----------------|--------------|----------------|--------------------
短期投资净额 | 300000| 272000|应交税金 | 500000| 500000
--------------|----------------|----------------|--------------|----------------|--------------------
应收票据 | 5000000| 5000000|流动负债合计 |14629000| 14629000
--------------|----------------|----------------|--------------|----------------|--------------------
应收账款 | 9000000| 9000000| | |
--------------|----------------|----------------|--------------|----------------|--------------------
减:坏账准备 | 45000| 3265000|长期负债: | |
--------------|----------------|----------------|--------------|----------------|--------------------
应收账款净额 | 8955000| 5735000|长期借款 | 8000000| 8000000
--------------|----------------|----------------|--------------|----------------|--------------------
存 货 |10000000|10000000| | |
--------------|----------------|----------------|--------------|----------------|--------------------
减:存货跌价 | 0| 1500000| | |
准备 | | | | |
----------------------------------------------------------------------------------------------------------
----------------------------------------------------------------------------------------------------------
| 年 初 数 |负债和所有者 | 年 初 数
资 产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权 益 | 调整前 | 调整后
--------------|----------------|----------------|--------------|----------------|--------------------
存货净额 |10000000| 8500000| | |
--------------|----------------|----------------|--------------|----------------|--------------------
流动资产合计 |28755000|24007000|长期负债合计 | 8000000| 8000000
--------------|----------------|----------------|--------------|----------------|--------------------
长期投资: | | |负债合计 |22629000| 22629000
--------------|----------------|----------------|--------------|----------------|--------------------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00|10000000| | |
--------------|----------------|----------------|--------------|----------------|--------------------
减:长期投资 | 0 | 1500000|股东权益: | |
减值准备 | | | | |
--------------|----------------|----------------|--------------|----------------|--------------------
长期投资净额 |10000000| 8500000|股 本 |14000000| 14000000
--------------|----------------|----------------|--------------|----------------|--------------------
固定资产: | | |资本公积 | 800000| 800000
--------------|----------------|----------------|--------------|----------------|--------------------
固定资产原价 |11445000|11445000|盈余公积 | 1119350| 182150
--------------|----------------|----------------|--------------|----------------|--------------------
减:累计折旧 | 2900000| 2900000|其中:公益金 | 406450| 94050
--------------|----------------|----------------|--------------|----------------|--------------------
固定资产净值 | 8545000| 9545000|未分配利润 | 9180650| 3869850
--------------|----------------|----------------|--------------|----------------|--------------------
无形资产: | | |股东权益合计 |25100000| 18852000
--------------|----------------|----------------|--------------|----------------|--------------------
无形资产 | 429000| 429000| | |
--------------|----------------|----------------|--------------|----------------|--------------------
资产总计 |47729000|41481000|负债和股东 |47729000| 41481000
| | |权益总计 | |
----------------------------------------------------------------------------------------------------------
利 润 及 利 润 分 配 表
编制单位:××公司 1999年度 单位:元
----------------------------------------------------------------------
| 上 年 数
项 目 |------------------------------------------
| 调 整 前 | 调 整 后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27000000 | 27000000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12000000 | 12000000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000000 | 1000000
--------------------------|--------------------|--------------------
二、主营业务利润 | 14000000 | 14000000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800000 | 800000
----------------------------------------------------------------------
----------------------------------------------------------------------
| 上 年 数
项 目 |------------------------------------------
| 调 整 前 | 调 整 后
--------------------------|--------------------|--------------------
减:存货跌价损失 | 0 | 400000
--------------------------|--------------------|--------------------
管理费用 |4300000 | 5430500
--------------------------|--------------------|--------------------
财务费用 |800000 | 800000
--------------------------|--------------------|--------------------
三、营业利润 | 9700000 | 8169500
--------------------------|--------------------|--------------------
加:投资收益 | 800000 | --692000
--------------------------|--------------------|--------------------
营业外收入 | 1000000 | 1000000
--------------------------|--------------------|--------------------
减:营业外支出 | 700000 | 700000
--------------------------|--------------------|--------------------
四、利润总额 | 10800000 | 7777500
--------------------------|--------------------|--------------------
减:所得税 | 3465000 | 3465000
--------------------------|--------------------|--------------------
五、净利润 | 7335000 | 4312500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12005000 | 9263325注2
--------------------------|--------------------|--------------------
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 19340000 |13575825
--------------------------|--------------------|--------------------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733500 | 431250注3
--------------------------|--------------------|--------------------
提取法定公益金 | 366750 | 215625注3
--------------------------|--------------------|--------------------
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 18239750 |12928950
--------------------------|--------------------|--------------------
减:应付普通股股利 | 9059100 | 9059100
--------------------------|--------------------|--------------------
八、未分配利润 | 9180650 | 3869850
----------------------------------------------------------------------
注2:12005000--〔(1685000+404500)+36000+(100000+300000+500000--
100000+500000--300000+100000)〕×85%=12005000--3225500×85%=
12005000--2741675=9263325(元)
注3:733500--(1130500--8000+400000+1500000)×10%=733500--3022500
×10%=431250(元)
366750--(1130500--8000+400000+1500000)×5%=366750--3022500
×5%=215625(元)
4、附注说明
本公司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改变如下会计政策:
(1)坏账准备原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现改按账龄分析法计提,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规定的提取比例为:愈期1年(含1年,以下类推)以内的,按其余额的5%计提;愈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逾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30%计提;愈期3--4年的,按其余额的50%计提;愈期4--5年的,按其余额的80%计提;愈期5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100%计提。
(2)期末短期投资原按成本计价,现改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3)期末存货原按成本计价,现改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4)期末长期投资原不计提减值准备,现改为计提减值准备。
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已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列。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6248000元,其中,因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3220000元、短期投资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28000元、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500000元、长期投资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500000元;由于会计政策变更,调减了1998年度的净利润3022500元;调减了1999年年初留存收益6248000元,其中,未分配利润调减了5310800元,盈余公积调减了937200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减了2741675元。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决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的决定

广东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五十七号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决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的决定〉的决定》经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2年8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二年九月九日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决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的决定》的决定

(2002年8月23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了主任会议提出的《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管理条例〉等两项法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决定对《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决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的决定》作如下修改:
 第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房屋出租人发现利用出租屋进行'黄、赌、毒'违法活动而不加制止或者不报告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本决定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 根据本决定对《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决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的决定》进行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决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的决定


(1999年6月30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 2002年8月23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正)

为加强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深圳实际,制定本决定。
 一、本决定所称的"黄",主要是指以下行为:
 (一)介绍、容留、引诱、强迫、组织他人卖淫的;
 (二)从事卖淫、嫖娼以及在公共场所招嫖活动的;
 (三)制作、复制、出版、印刷、走私、贩卖、传播淫秽和色情物品的;
 (四)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和电讯工具传播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的文字和图像的;
 (五)利用娱乐、服务性场所从事淫秽活动的;
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形式的淫秽活动。
 本决定所称的"赌",主要是指以下行为:
 (一)从事赌博经营活动的;
 (二)在公共场所设赌的;
 (三)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场所、赌具和其他便利条件的;
 (四)以营利为目的赌博且赌资数额较大的。
 本决定所称的"毒",主要是指以下行为:
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 (二)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 (三)非法持有毒品的;
 (四)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
 二、各级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级司法机关应当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坚决依法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
 三、公安机关应当在打击治安刑事犯罪的同时,加大对"黄、赌、毒"违法行为打击的力度,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或者依法采取收容教育、报经市劳动教养委员会批准采取劳动教养等强制措施;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娱乐、服务性场所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发现经营者从事"黄、赌、毒"违法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并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 五、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娱乐场所、文化市场的稽查、管理,发现"黄、赌、毒"违法行为并且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依法没收其有关经营物品及违法所得,并给予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或者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移交或者通知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
 六、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可以用于制造毒品的麻醉、精神等药品的管理。
 七、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履行法定职责,积极配合对"黄、赌、毒"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
 八、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并定期将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的情况向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疏于管理,对"黄、赌、毒"违法行为查处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要对直接责任人员或者主管领导给予行政处分;因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九、执法人员或者其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执法犯法,掩护、包庇"黄、赌、毒"违法行为,为违法者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开脱责任的,由有关部门给予撤职、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或者事先通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十、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引导、鼓励、支持居委会、村委会以及股份合作公司通过订立村规民约等方式,预防、抵制"黄、赌、毒"违法活动。对预防、抵制"黄、赌、毒"违法活动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预防和抵制不力造成"黄、赌、毒"违法现象较严重的,应当予以通报批评,并可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
 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监控和对已戒毒人员的跟踪教育,提高戒毒质量、降低复吸率,遏制吸毒蔓延。
 十一、学校、监护人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接触、参与"黄、赌、毒"违法活动,受到"黄、赌、毒"侵害。
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司法机关对引诱、教唆、利用、强迫未成年人从事"黄、赌、毒"违法活动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 十二、娱乐、服务性场所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从事"黄、赌、毒"违法活动或者为从事"黄、赌、毒"违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对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 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放任"黄、赌、毒"违法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对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 经营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的执法活动,不得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对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十三、房屋出租人不得将房屋出租给他人从事"黄、赌、毒"违法活动。出租人发现利用出租屋进行"黄、赌、毒"违法活动的,应当予以制止或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 十四、国家工作人员参与"黄、赌、毒"违法活动的,除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所在单位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十五、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新闻舆论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全体市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增强自觉抵制"黄、赌、毒"的能力。
 十六、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公布查处"黄、赌、毒"举报电话。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黄、赌、毒"违法活动都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认真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移交或者通知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并告知举报人。
 有关部门应当严格为举报人保密,坚决打击任何对举报人进行报复的行为。
 接到举报的部门对举报查证属实的,可以对举报人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罚没金额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最高不超过三十万元。
 十七、新闻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有关部门查处"黄、赌、毒"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工作。
 对有"黄、赌、毒"违法行为的经营者,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有关部门可以将查实后的情况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 十八、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我市深入开展禁毒斗争的决议》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