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2:50:31  浏览:893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颁布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日期】 20010720

【实施日期】 20011001

【文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题注】 (2001年7月20日自治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企业、事业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含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促使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创造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教育。
第四条 继续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继续教育的规划、组织、管理、服务、协调和监督工作。
自治区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拟定自治区继续教育规划,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组织应当根据自治区继续教育规划,负责本系统或者本行业继续教育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无主管部门的单位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由批准或者登记设立的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
社会团体、学术组织在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融通信息,提供咨询,促进横向联合,沟通国际交流。
第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享有下列权利:
(一)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
(二)接受继续教育期间享有与本单位在岗工作人员同等的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但与单位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有权就侵害其接受继续教育权利的行为向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第七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继续教育有关法律、法规;
(二)服从所在单位的安排,完成学习任务;
(三)接受继续教育后应当返回原单位工作,但与单位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职责:
(一)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继续教育规划、计划,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并提供学习经费和其他必要的条件;
(三)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期间,享受本单位在岗人员同等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四)登记、考核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上报有关的统计资料;
(五)接受人事行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 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为三年。一个周期的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第十条 人事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应当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大中型企业的培训机构,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完善继续教育实施网络,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办好远程教育网站。
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基地应当按照继续教育规划和计划承担培训任务,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 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进行相关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第十三条 继续教育可以采取下列形式:
(一)参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和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基地举办的进修班、研修班和培训班;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学习;
(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
(四)出国进修;
(五)参加相近专业高一层次的学历教育或者第二学历教育;
(六)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
(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第十四条 继续教育实行证书登记制度。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登记,作为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凭证和考核依据。
第十五条 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制度。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晋升、报考专业技术资格、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
第十六条 对继续教育效果实行评估制度。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每三年对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一次评估。
第十七条 采取国家、单位、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继续教育经费。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继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保证本单位继续教育所需经费。
鼓励社会力量资助继续教育。
第十八条 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事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对继续教育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三)项规定的,所在单位视其情节,可追偿学习费用。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三)项规定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继续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与其所在单位在继续教育中发生争议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的,申请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的继续教育,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 国家体改委 国务院生产办关于印发《试点企业集团审批办法》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家体改委 等


国家计委 国家体改委 国务院生产办关于印发《试点企业集团审批办法》的通知
1991年12月30日,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

为贯彻《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请示的通知》(国发〔1991〕71号)精神,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制定了《试点企业集团审批办法》,现印发你们,请按此办理。

附:试点企业集团审批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分期分批进行试点的决定,为搞好试点企业集团的审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参加国务院试点的企业集团。
第二条 申请参加试点的企业集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务院国发〔1991〕71号文中提出的试点企业集团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企业集团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经营管理有较高的水平。
三、企业集团在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四、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不承担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
第三条 申请参加试点的企业集团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集团简要介绍。
二、企业集团基本情况(见附表)。
三、企业集团章程。包括:
1.企业集团正式名称,核心企业名称及主导作用。
2.企业集团的宗旨。
3.企业集团的主要生产经营范围。
4.企业集团的管理机构及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
5.成员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参加和退出的条件及程序。
6.章程解释、修改、中止、生效条文。
四、成立企业集团的批准文件或组建试点企业集团的申请报告。
第四条 审批程序:
一、拟参加试点的企业集团,由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向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和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第三条第一至四款材料。
二、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报送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生产办。
三、经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四、国务院批准后,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生产办联合发文通知企业集团及有关部门。
第五条 经国务院批准进行试点的企业集团,应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71号文精神,制定试点方案,抄报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和行业主管部门;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六条 经国务院批准进行试点的企业集团,可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71号文明确的由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审批办法,申请办理专项审批手续。
第七条 组建试点企业集团的工作,由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共同负责。审批工作,由国家计委牵头;组建后的具体实施,由国务院生产办牵头。有关体制方面方针政策的拟定和协调,由国家体改委负责。
附则:
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一批试点名单的企业集团要补充办理有关手续:
一、已组建并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和已经进行工商管理登记的试点企业集团,不再重新办理企业集团的审批手续,但需补报本办法第三条第一至四款所列材料。
二、尚待组建的试点企业集团,需补报本办法第三条第一至四款所列材料,并报组建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征求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进行审批,发文通知该企业集团及有关部门。
附表 企业集团基本情况表
单位:万元
----------------------------------------------------------------------------------------------------------------------
| 企业集团名称 |
|------------------------------------------------------------------------------------------------------------------|
| | 名 称 | |通信地址| | 邮政编码 | |
|核|--------------|------------------------------|--------|----------------------------|------------|--------|
| |法 人 代 表| |主要负责人姓名| |联 系 人 姓 名 | | 实现利税 | |
| |--------------|--------------|--------------|--------|--------------------|------|------------|--------|
| |注 册 资 金| | 职务| | 职 务 | |其中:利润 | |
|心|--------------|--------------|--------------|--------|--------------------|------|------------|--------|
| |主 管 部 门| | 电话| | 电 话 | |自有流动资金| |
| |--------------|--------------|--------------|--------|--------------------|------|------------|--------|
| |行业归口部门 | | 固定资产原值| |工业总产值(不变价)| |出口创汇额 | |
|企|--------------|--------------|--------------|--------|--------------------|------|(万美元) | |
| |职工人数(人)| | 净值| |销 售 收 入| | | |
| |------------------------------|------------------------|----------------------------|----------------------|
| |对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的投资总额| | 对境外企业的投资总额 | |
| |--------------------------------------------------------|----------------------------------------------------|
|业|主要产品产量 |其中:承担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产量 |
--------------------------------------------------------------|------------------------------------------------------
----------------------------------------------------------------------------------------------------------------------
| |序 号| 企业名称 |固定资产原值|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其中:利润|职工人数|出口创汇额|通信地址|
| | | | |(不变价)| | | |(人) |(万美元)| |
| |------|------------|------------|----------|--------|--------|----------|--------|----------|--------|
|紧| | | | | | | | | | |
|密|------|------------|------------|----------|--------|--------|----------|--------|----------|--------|
|层| | | | | | | | | | |
|企|------|------------|------------|----------|--------|--------|----------|--------|----------|--------|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其中: “六统一” 个; 全资 个; 控股 个; |
|------------------------|----------------------------------------------------------------------------------------|
|半紧密层企业个数 | |其 中: 参 股 企 业 个 数| |
----------------------------------------------------------------------------------------------------------------------
注:1.填写1990年底数据。
2.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指1990年不变价。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九江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九府厅发〔2008〕88号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九江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开发区、共青城开发区管委会,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联合拟定的《九江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九江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提升九江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8年3月28日九届市委第25次常委会(第16号会议纪要)决定设立“九江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为提高宣传发展文化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由市财政从2008年起,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目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今年首期安排50万元,逐步安排100万元列入预算。
第三条 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由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以下简称“市委宣传部”)会同九江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第二章 使用范围


第四条 宣传文化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1、兑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贴息等政策措施;
2、文艺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
3、公益性宣传文化活动的经费补贴;
4、其它引导、支持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需要。
第五条 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1、部门和单位人员办公支出、行政后勤支出、职工福利支出;
2、部门和单位的基础建设支出;
3、其它不属于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支出。

第三章 专项资金计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六条 市委宣传部根据九江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制定本年度文化发展计划项目指南,明确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和方向,确定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予以发布。
第七条 申报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的单位,应根据本年度文化发展计划项目指南申报项目,同时按规定编制申请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计划,上报市委宣传部。
第八条 市委宣传部会同市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确定当年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并汇总上报市政府审批。
第九条 批准后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由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批复下达项目单位执行。批准下达的项目计划一般不作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由项目单位向市委宣传部提出申请,市委宣传部会同市财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拨付


第十条 市级所属项目单位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由市委宣传部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文件,并办理拨款手续,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到项目单位。属县(市、区)的项目由市委宣传部和市财政局将拨款指标下达到县(市、区),项目单位到县(市、区)财政局办理拨款手续。
第十一条 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当年未安排使用完的可结转下年度继续安排使用。
第十二条 当年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跨年度的,其资金可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当年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完成后资金有结余的,结余部分由市委宣传部会同市财政局在全市重新安排使用。

第五章 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 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遵守财经纪律,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资金使用单位要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的,按照《财政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开始施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负责解释。